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 李寶聚:
加快鹽堿地、戈壁等設施農業開發
2024-03-11
作者:陳馨蕊 來自: 中國農資導報網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鹽堿地和戈壁等非耕地綜合利用、有效增加耕地面積是實現糧食增產的重要途徑,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充分利用鹽堿地、戈壁等資源發展設施農業是非耕地治理改良的重要方面。
2023年6月,農業農村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發布《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2023—2030年)》,提出要引導潛力區實施非耕地設施農業開發,發展蓄熱保溫、無土節水戈壁設施農業,節能防寒高效綠色鹽堿地設施農業,加強西北戈壁現代設施種植開發項目與黃淮海和環渤海鹽堿地現代設施種植開發項目的推進。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李寶聚介紹,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率先探索在戈壁荒灘上建設日光溫室,利用作物秸稈和畜禽糞便發酵有機基質,結合滴灌節水灌溉的技術模式,讓戈壁的設施化利用成為可能。
李寶聚在調研中發現,雖然我國在戈壁綜合改造利用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展,但是在鹽堿地和戈壁等非耕地應用過程中還存在規劃引導不到位和盲目發展問題;科技創新不足,鹽堿地和戈壁設施農業專用品種與技術缺乏;產業鏈條不完整,生產和流通保障措施不完善;政策扶持引導不夠,缺乏發展資金,等等。
以推進政策支持和強化科技支撐為抓手,推動鹽堿地、戈壁發展設施農業,向產業化、生態化、標準化和集約化發展。李寶聚針對以上問題,提出四條建議:
一是全面摸清鹽堿地和戈壁資源狀況,科學規劃,著力布局設施農業。對鹽堿地、戈壁的分布、面積、類型、地下水質等關鍵參數進行全面調查,結合降雨等氣候條件評估不同鹽堿地和戈壁的設施化利用潛力。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在微咸水或降雨量豐沛的地區優先發展設施農業。
二是加強適于設施農業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有機生態型基質栽培技術較傳統設施栽培模式,用水量顯著降低,建議增加集雨設施和大型凈水設備的建設,通過收集雨水和低成本的微咸水處理,滿足設施農業的用水需求。
三是加強科技支撐。設立鹽堿地和戈壁設施化利用專項,研究適宜鹽堿地和戈壁所在區域的氣候特點和光熱資源的新型棚室結構和保溫材料,研發低成本微咸水處理技術和裝備,優化栽培基質組成,提高秸稈、畜禽糞便等農業廢棄物的利用率,加強精準水肥管理技術研究及裝備研發,培育一批適宜有機生態型基栽培和耐弱鹽的專用品種。
四是制定支持鹽堿地和戈壁設施化利用的財政金融政策,強化資金等要素保障。整合現有政策,出臺專項扶持政策。設立專項資金,對參與建設的企業、農戶給予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提高參與積極性。加大對鹽堿地和戈壁設施化利用項目的信貸支持,推動保險機構開展相關保險業務。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改造,形成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投入格局,優化資源配置。
編輯:郝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