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沈仁芳:進一步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
2024-03-11
作者: 來自: 中國農資導報網
深入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長、致公黨江蘇省委員會副主委沈仁芳認為,我國高標準農田建設還存在較大提升空間,并針對高標準農田建設配套措施不夠完善等問題提出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長、致公黨江蘇省委員會副主委沈仁芳
“十四五”以來,我國高標準農田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農田抗御自然災害能力顯著提高、耕地質量等級穩步提升、農田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顯著增強,高標準農田畝均節本增效500多元??????沈仁芳表示,盡管我國高標準農田建設已取得很大成效,但是對照更高水平建設要求,在建設、管理、使用等方面還存在著較大提升空間,特別是在綜合環境配套、長效管護機制、后續建設方式等方面仍需進一步完善。
沈仁芳介紹,在調研走訪中發現,當前我國高標準農田建設配套措施不夠完善,部分地區現有高標準農田建設偏重有形實體工程建設,與農業生產聯系不密切,改造提升任務艱巨。同時,現階段我國高標準農田管護機制不夠健全,部分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設施產權不清晰,建成后未能有效落實管護責任,公眾參與不足。此外,我國高標準農田后續建設也亟待加強。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舉措。對于上述問題,沈仁芳有針對性地提出三點建議來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
一是強化系統思維,提升完善高標準農田建設層次。高標準農田建設過程中,樹立整體化、全域化、系統化、現代化理念,從單一的土地整治升級到流域水源、土壤培育、生態保護等方面。從流域的角度提升高標準農田用水保障,在面源治理上下功夫,提升水質;從地力角度升級到生態角度提升土壤質量,培育健康土壤;從土地已有肥力角度轉向耕作需求角度看肥力供給,綜合提升肥料利用率;從工程性建設升級為系統性建設,提升施工綜合效益。在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需要更加提升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科技水平,建立適應現代農業生產需要的設施體系。劃定工程類型區,確定分區建設目標以及田塊平整、土壤治理、田間灌排、作業道路、林網建設、農田生態環境保護、農用輸配電等措施的建設標準,實現連片規模經營、土壤安全、水源安全,確保農田基礎設施條件滿足高標準農田建設發展實際要求。
二是加強落實管護,完善高標準農田管護機制。推動管護政策制度出臺,將管護工作納入年度農田建設重點工作開展考核評價,完善高標準農田后續管護制度,堅持建管并重,做到管理維護組織與主體明確職責。部分地區村委會可以組織承擔本地區農田管護任務,生產經營主體可作為管護主體,維護農田設施。將涉及的農田水利、硬化道路等基礎設施管護責任落實到具體單位和個人,將責任和權益有效結合,建立以縣級政府主導、鄉鎮負責、村為主體、受益共擔的管護機制,確保已建成的高標準農田長期發揮效益。在資金到位和產量穩定的前提下,實現部分高標準農田輪作輪休,保護地力。加強管護技術模式創新,建立以農田為基礎的服務農業生產的數字系統,在建設農田基本信息系統的基礎上,加快建立氣象預報、病蟲害預報等系統,掌握盡可能多的涉農信息,提升管護數字化水平。運用物聯網技術,實現田間農情、墑情、蟲情可監測、可預測,通過先進技術手段促進高標準農田管護實現節本增效、提升地力、生態友好的效果。
三是健全投入機制,保障高標準農田建設水平持續提升。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力度,進一步將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財政支農重點領域,中央和地方共同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統籌財政相關支農涉農項目資金。不斷創新投融資機制,拓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渠道,創新投融資模式,引導金融、社會資本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投入高標準農田建設。根據各地基礎條件和地方財力實行差異化補助,對地方財政配套比例不作硬性要求。鼓勵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和種植大戶等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承擔部分項目工程建設任務, 全方面、多方位、高質量的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
編輯:郝銳敏